高精度温度记录仪作为实现精准温度监测的核心设备,近年来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创新与突破。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温度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还拓展了应用场景,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传感器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高精度 MEMS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
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温度传感器带来了精度提升。该传感器采用标准单总线接口,内置 16-bit ADC,分辨率可达 0.004℃,在 - 20℃至 + 30℃的范围内测温精度达到 ±0.1℃。这种高精度的 MEMS 传感器不仅满足了冷链运输等场景对低温测量的严苛要求,还通过单总线接口实现了多节点传感采集与组网的低成本方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量子点温度传感技术的兴起: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在温度传感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东南大学研发的内部界面缺陷 - 杂质型双发射量子点体系,利用杂质与宿主材料界面形成的稳定内部缺陷,实现了基于荧光强度比的温度传感。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表面缺陷发光效率低、受环境影响大的缺点,使缺陷荧光具有了实用价值。
北京工业大学团队则提出了介电微球腔 / 钙钛矿量子点薄膜复合结构(MCA/PeQDs),实现了自参考荧光温度传感,相对灵敏度可达到 1.95%/K。该结构利用微球腔的光学回音壁共振 Purcell 效应,抑制了钙钛矿量子点中激子 — 声子的退激发机制,从而提高了温度传感的精度。这种基于量子点的温度传感技术不仅具有高灵敏度,还具备抗电磁干扰、非接触测量等优势,为高温、高压、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的温度测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创新:光纤传感技术因其抗电磁干扰、耐腐蚀、可实现分布式测量等特点,在高精度温度记录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荧光光纤测温技术利用荧光物质在受激后产生的荧光余晖衰减特性来测量温度,具有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这种技术可以直接安装到高压、高温部件上,而不影响设备本身的绝缘和耐压性能,非常适合于开关柜触头、变压器绕组等强电磁环境下的温度监测。
FODL 现场用多通道光纤数据记录仪则是光纤传感技术在多点温度监测中的典型应用。该记录仪能够高精度地测量法布里 - 珀罗(FP)光纤传感器的绝对腔长,分辨率为满量程的 0.01%,精度为满量程的 0.025%。它与各种 FP 光纤传感器兼容,可同时测量多点的温度、压力、应变和位移,为大型工程和工业现场的多参数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